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
春秋》。显宗时,征诣兰台,拜校书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楚、
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曰:“秦政酷烈,违牾天心,一人有罪,延及
三族。高祖平乱,约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万姓廓然,蒙被更生,泽及昆虫,功垂万世。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掠考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太尉牟融、
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书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
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
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
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凤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节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
B.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
C.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
D.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
2.下列对文中红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中国儒家“五经”之一,其他“四经”指《大学》《中庸》《礼记》《周易》。
B.秦王朝杀人如麻,遍施残刑酷法。秦国“夷三族”中“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
C.古代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淮阳”指淮水北面。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终自幼聪颖,少年崭露头角。他十三岁时便担任郡里的小吏,深受太守喜爱,于是太守派遣他前往京城从师学习,研习《春秋》。
B.杨终心系百姓,敢于直言进谏。建初元年,大旱谷贵,杨终上书进谏,引用史实,正反对比,后又上书,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C.杨终学识渊博,深受同列敬重。他被抓捕入狱后,许多同列认为他深晓《春秋》,学多异闻,上表为他求情,正因为此,他当天即被放出。
D.杨终很有见识,劝友教育子女。太后的哥哥马廖对孩子疏于教育,他便写信谆谆告诫,马廖不接纳他的意见,后来儿子被捕,自食恶果。
编辑:勇敢者学业练习平台
上一篇: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考前集训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下一篇: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考前集训文言文阅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