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为你准备练习题,请稍候...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 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A、 B、D正确。C属于理论层面,不属于客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 _____
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过程的延伸理解,是对“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 容”的具体说明。《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所以,B、D不是共同点。A、C是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集中全党智慧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 _____
毛泽东指岀:“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A、C是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正确选项。B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D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不符合题意,不选。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_____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另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可 见,B、D是正确选项。A否定中国革命的阶段性,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必然犯“左”的错误;C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必然犯右的错误。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_____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不是工农民主专政,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C错误。
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_____
毛泽东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这说明,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纲领是有原因的。其原因在于 _____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A、B、C正确。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D错误。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_____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岀:“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 _____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 _____
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的一头是无产阶级,另一头是地主大资产阶级,“两头小”即占少数;“中间”是指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占多数。B、C、D 正确,A是“两头”中的一头。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是指 _____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符合题意的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_____
A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进京赶考”前夕)召开的。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 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有 _____
毛泽东在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时,精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A、B正确,C、D错误。
毛泽东在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时归纳的既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也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的是 _____
这是一道理解题,需要对具体的变化过程加以归纳才能得到选项中的结论。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前,毛泽东曾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共识。(归纳起来即: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归纳起来即: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A和B是正确答案。
对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及其他党的领导人先后有过的思路是 _____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也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表现是 _____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_____
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 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我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 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A、B、D正确。新中国的成 立,已经创造了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政治上的前提。C错误。
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认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 _____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A、D正确。手工业供销小组与农业互助组都属于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B、C不符合题意。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以下逐步过渡的形式中,在性质上相一致的过渡形式是 _____
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即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与统购包销不是一回事。统购包销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 _____
“四马分肥”是指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和第二步,即在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和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企业,利润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四马”具体是指 _____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A、C、D正确。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刚开始,并没有完成。B错误。
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_____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当时并没有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第二次结合”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C错误。改革开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D错误。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 _____
有些提法从字面上看可能不好理解(比如本题中的D项),要注意总结。例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等。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提出 _____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住社会主义建设工作。B、C正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的规范表述,A不符合题意。D内容错误。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_____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 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A正确。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B错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 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正确。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毛泽东明确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 正确。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 _____
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科学文化领 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等等。A、C、D正确。有理、有利、有节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方针,B错误。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主要有 _____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 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A、B、C正确。毛泽东没有提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时并举,D错误。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也就是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 _____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后来提出的,也是目前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法中的一部分,D错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主要有 _____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体现了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应对资本主义严峻挑战所必须采取的战略决策。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A、B、D正确,C错误。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它 _____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一科学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 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 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A、B、C、D全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科学概括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