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弘楚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5分)
(1)解衣欲睡 欲: 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 ___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_____
(4)止午、未、申三时 止: _____
(5)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 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品析【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线练习
编辑:勇敢者学业练习平台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综合练习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综合练习